当前位置:首页 > 保健按摩 > 艾灸>正文

保健按摩手法-脚底中式保健按摩手法

   来源:www.anmo.net 责任编辑:上海按摩网 点击:

分享到:

       健按摩手法 - 脚底中式保健按摩手法,足部按摩,是运用手的拇指、食指或指尖关节与手的技巧动作,对足部反射区施加特定压力,进行有效的良性刺激,以达到缓解人体内部的紧张状态,调节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机能,取得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消除不适感等保健效果的一种方法。
      足部存在着与人体各组织器官相对应的同名反射区。反射区分布在整个足部(包括足底、足内侧、足外侧及足背,少数反射区延伸至小腿部),因此,我们把足部反射区按摩简称为“足部按摩”,而不叫" 足底按摩" 。 

       一、足部按摩的起源
       足部按摩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足部的许多敏感反应点(足三*经及足三阳经在足部的腧穴)与人体内脏(脏腑)的关系。如足厥*肝经的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足太*脾经的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足少*肾经的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足太阳膀胱经的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通骨、至*;足少阳胆经的丘墟、足临泣、地王会、侠溪、窍*;足阳明胃经的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等腧穴。刺激这些腧穴可起到治疗保健作用。在古籍中曾有“观趾法”及“足心道” 的记载。
    双足承受全身重量,担负行走的任务,是身体中较发达的部分之一,它有丰富的骨、关节、韧带、肌肉、肌腱、筋膜及纵贯人体的血管、淋巴、神经等组织。由于双足处于离人体中枢神经最远的部位,其信息传递途径是足--脊髓--大脑,而脊髓又与人的各脏腑器官相联系,因此足部存在着各脏腑、器官的许多信息,足部所受到的刺激也会传送到各脏腑器官。又由于双足离心脏最远,很容易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加上地心吸引力的影响,一些从身体各部位带来的代谢物就会在足部沉积下来,因此,在人的足部可找到与人体各部位器官相对应的敏感点。当人体出现不适感时,在这些敏感点处会出现压痛、酸楚、麻木、肿胀或硬结、瘀血等异常现象,而被人们所感知。由原始的、感性的、偶然的发现,经过数十年的反复验证,人类终于逐渐认识到其中的规律性,即足部敏感点与各脏腑器官的相互关系。刺激这些敏感点,脏腑器官的不适感可以得到减轻或缓解。刺激这些敏感点的原始方法便是用手按压、揉搓,或用足在凹凸的地面上踩踏,以取得治疗效果,这就是足部按摩的起源。目前,足部按摩的方法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运用和推广。
    二、足部按产的作用原理
    足部按摩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如古人云:“人老脚先衰,树枯根先竭”。对全足进行按摩,通过物理刺激,可以启动人体内部的调节机制,激发脏腑器官的潜能,充分发挥机体本身的自卫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之成为有机的协调运转的整体。这种作用已得到公认,但真正原理和奥秘仍在研究探讨之中。现把有关的几种学说简述如下:
    (一)神经反射作用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各部位和各器官间有机联系的整体。全身各部位和器官在足部都有相应的反射区。在按摩足部某一个反射区时,通过神经反射作用与某一相关部位或器官发生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人体内有生命力的神经细胞完成的。该部分如果是肌肉组织可调整其收缩功能,如果是心脏可调整其心率和心肌收缩力。这个被调整和影响的部位和器官如果有病,可能会通过刺激足部反射区使有病的器官恢复正常或减缓病情。一般来说,刺激反射区对响应器官有双向作用,在该器官功能低下时可以提高其功能,在功能异常高亢时又可以使其得到抑制。总之,通过刺激反射区后神经反射的作用可以调整机体使其接近正常水平。
    相反,某一器官有病也会表现到它的同名反射区。如心肌缺血时表现在足部的心脏反射区疼痛,子宫切除后在子官的反射区表现空虚,乳腺肿瘤又可在其反射区摸到结节等。因此,在有异常表现的足部反射区进行按摩可以防治相应器官的病痛,调整其功能。
    (二)血液循环原理 
        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的能源管道,它担负着为全身各器官组织输送养料、氧气和运出代谢中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经肾脏、肺和皮肤等排出体外的任务。足部处于全身最低的位置,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此处速度最慢,再加上地心引力,血液中酸性代谢产物和未被利用的钙等矿物质容易沉积下来,日积月累,足部就成了最需要清除代射产物的部位。
    足部按摩具有改善足各部位和各反射区的血液循环,使其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血流量增大和促进器官组织新陈代谢及气体交换以及增加组织细胞活动的作用。
    酸性代谢产物在体内积存是有毒性的。加强有毒物质的排泄是足部反射区按摩的基本任务之一。原因是:排泄系统功能不佳,新陈代谢中产生的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泄出去,对身体不利。酸性代谢产物的积聚可引发许多相关的病症,如血管病、高血压、风湿病、关节炎、皮肤病和眼疾等。有毒物质的排泄、清除,使该部位的血液循环更加顺畅,机能得到正常发挥。
    足部按摩在血液循环中起的作用相当于“第二心脏”,这说明足部的血液循环对全身的循环有很大影响。
    (三)生物全息原理
       人体的每一个局部都有整个人体的信息。正如一个受精卵,它的细胞核内包含了父母所赋予的全部生物信息。在发育过程中,细胞一分为二,二分为四……,每个细胞内都含有与受精卵相同的生物信息,最后发育成为一个复杂的、由许多器官组成的机体之后,每个局部也仍然包含着整个机体的全部信息。如人的耳部、手部、足部、鼻部、头部、第二掌骨桡侧等都是一个这样的局部,它们都是全身的一个缩影。
    足部是理想的全息胚器官,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它有各层组织,是骨骼支架;它处于远离心脏的末端,距离大脑最远,在信息传导上有独特之处;足部的体积较大,足底面积也大,每个反射区就相应地增大了,再加上肌肉肥厚,对诊断和按摩都很有利。
    足部的每一个反射区都与其同名的器官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器官有病变在反射区就可有所表现。根据反射区的变化可以判断相应器官的病痛。如足部的心脏反射区苍白凹陷,提示心肌缺血或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子宫反射区触之有颗粒、结节、凸起物,提示有子宫肌瘤等。这是足诊的根据。
    (四)经络原理
    经络与脏腑有密切联系,每条经都有它络属的脏腑。每条经络都有一定的走向,并与其他经络相联系,它不仅是运行气血,沟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九窍、皮毛、筋肉的通道,而且也是病理上传导病邪,引起气滞血瘀为病的途径。瘀滞的部位不同,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如心血瘀阻,则出现胸部不适、心前区疼痛、口唇青紫等;瘀血在下肢,则行走不便及下肢疼痛不适;异物聚积,则充血浮肿,甚者会影响全身。
    人体有十二条经脉,其中有六条经过足部;足部有38个腧穴,其中有不少腧穴的位置与足部反射区的位置相一致。由此可见,内脏或其他组织器官有异常,必然要通过经络系统反应到足部,足部按摩也是通过经络这个通道,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协调脏腑,平衡*阳,祛病健身的作用。
    此外还有*阳平衡理论、心理作用等原理,可参考其他文献。
    三、足部的基本结构及名称
    每侧足部有26块骨,分为跗骨、跖骨和趾骨3组(图1——1)。足部的关节多达数十个。
(一)足部的骨骼
1.跗骨 位于足的后半部,包括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第二楔骨、第三楔骨及骰骨,共7块。
    (1)跟骨 位于足部的后方下部,是足骨中最大的一块骨,后端向下突出称为跟骨结节。
    (2)距骨 位于跟骨上方,高出其他的跗骨。
    (3)楔骨 有3块。第一换骨位于内侧,第二楔骨位于中间,第三楔骨位于外侧,分别位于舟骨与第—- 第五跖骨之间。
    (4)骰骨 位于跟骨之前,足外侧缘,其后方突起为骰骨。
    (5)舟骨 位于距骨与3块楔骨之间,内侧有一向下方的圆形突起,称舟骨粗隆或结节。
    2.跖骨 位于足的中部,共5块。由内向外,分别称为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第三跖骨、第四跖骨、第五跖骨。每块跖骨又分为底(近足跟的一端)、体及头(近足趾的一端)三部分。第一跖骨底下方有一跖骨粗隆,第五跖骨底外侧有一乳状突起称为第五跖骨粗隆
(位于足外侧中部)。
    3.趾骨 共14块。包括:
    (1)拇趾2块(近节趾骨、远节趾骨)。
    (2)第二至第五趾 各3节(分别称为近节趾骨、中节趾骨、远节趾骨)。每块趾骨仍可分为底、体、头3部分。
    (二)足部可触及的骨性标志
    1.足内侧 可触及内踝、舟骨粗隆(约内踝前方2.5 cm处)、第一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一跖骨小头(图1——2)。
    2.足外侧 可触及外踝、第五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五跖骨小头(图1——3)。
    3.足底部 可触及足跟下方的跟骨结节、第一至第五跖骨小头及第一至第五跖骨基底膨大部等。
    4.足背部 可触及第二至第四跖骨基底部。
    5.足弓 由跗骨和跖骨被韧带、肌肉、筋膜牵拉形成一个凸向背面的弓,称为足弓。
Copyright @ 2018,www.anmo.net  All Right Reserved. 上海按摩网 版权所有 业务QQ:15822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