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保健按摩 > 养生>正文

金陵医脉之朱金山中医推拿术

   来源:www.anmo.net 责任编辑:上海按摩网 点击:

分享到:

娄烨执导的电影《推拿》在台湾金马奖中获得六项大奖,这部讲述盲人推拿师情感故事的电影也备受关注。

古代称推拿为按摩、按乔,是中国起源很早的一种治病防病的养生术。在还没有中药汤剂给人治病的时候,就已有用推拿的方法给人治病。推拿技术发展到今天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推拿疗法的理论依据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的。推拿发展到今天名门各派有几百家之多。各种手法五花八门,但他们都要求基本动作具备有力、均匀、柔和、深透的特点。

金陵推拿流派发扬光大

推拿作为以人疗人的方法,通常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

朱金山先生生于1909年,1995年去世,享寿86岁。从医60余年间,朱老医德高尚,深得病人好评,在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而他在推拿医学的医教研及人才培养方面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创造的“四应六法”、“三通法”及“全身推拿法”等推拿方法,在全国学术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金陵推拿学派,得到中医界同行的广泛认可与高度赞许。

1984年,在朱金山的积极倡导和筹备下,南京市中医院推拿研究室成立,这标志着推拿学科不仅仅局限于临床工作,更意味着在临床科研及教学上更上一层楼。

朱老开展了过敏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急性腰扭伤、面瘫及小儿腹泻、小儿遗尿、小儿斜颈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将推拿与正骨手法结合起来治疗多种疑难病症,开展腰椎牵引与颈椎牵引术治疗腰颈椎退行性病变等。

朱金山推拿的四应、六法

“四应”“六法”,是朱老多年临床推拿实践的点滴经验总结。

所谓“四应”,即:

应症状:医者在治疗时,要针对患者出现的病症;

应部位:医者要掌握住患者的病变部位所在;

应经络:医者要了解病变属于哪条经络;

应穴位:医者要针对病情而有选择地采用一些必要的穴位。

关于六法,即:

(一)直接法:根据病情需要,医者用双手在患处,直接进行不同的推拿手法(局部取穴),先轻后重。此法具有行气活血,止痛,温通经络的作用。一般多用于腰腿疼痛、落枕、漏肩风、头痛、网球肘、关节扭伤、岔气等症。

(二)间接法:医者推拿时不直接接触患者的病处,而是在患处所属脏腑的经络以及肌肉的起止点上,施行各种方法,或在离患处较远的地方取穴。此法具有疏通经络,镇痛祛邪的作用。一般多用于急性腰痛、重症落枕、局部肌肉痉挛、急性胃脘痛以及不能接受直接法推拿者。

(三)相对法:又称“平衡法”。即医者以轻而柔和的手法,对称性地走经络,点穴位,进行手法推拿。此法具有疏通经络,和畅气血、调整阴阳的作用。如对脾胃虚弱的患者,常采用脾胃二经,同时选用两侧的足三里、三阴交。适用于久病、重症后体虚的患者。

(四)强弱法:医者在推拿操作中,根据病情的需要,用力时有轻有重,有弱有强。以颜面神经麻痹出现的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语言不利,闭目受限等症为例,痉挛的一侧面部可用较强的手法推拿,而松弛的一侧面部则用较弱的手法。如此通过强弱手法调节,可使两侧面部肌肉达到平衡。一般强手法多用于体质强壮、年轻患者以及肌肉丰满处,弱手法常用于体质虚弱、老年人和肌肉薄弱处。此法具有松肌活血、助长肌肉、调理阴阳的作用,故适用于颜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等症。

(五)诱导法:医者以柔和、轻慢的手法操作,把患者的思维诱导到医者所操作的部位和穴位上,使患者大脑产生一种似睡非睡的精神状态,以达到引意治病的目的。此法在六法中要求最高,具有镇静、安神、催眠等作用。

(六)补泻法:“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在推拿手法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推拿时采用向心手法为补,离心手法为泻(即由机体的末端向心脏方向运行为补法,反之为泻法);二是局部肿胀明显,由肿胀部向四周推拿为泻,局部按之无血色,血不养经时,由四周向中间推拿为补法(以引血归经,营养脉络)。

补法的作用是补气血、通经络;泻法的作用是引血分散、消肿祛瘀止痛。故补法适用于气血不足而致的风寒性肩、背、腰、腿疼痛麻木以及肌肉萎缩等病症;泻法适用于四肢疼痛、关节肿胀、高血压等症。

更多关于 养生 的文章:
Copyright @ 2026,www.anmo.net  All Right Reserved. 上海按摩网 版权所有 业务QQ:5407606